Digital Humanities for Undergraduates: Summary and Reflection

Date: 2019-09-03 WANG Tao

Digital Humanities for Undergraduates: Summary and Reflection

摘 要
史研究在数字时代何去何从,这是史学理论的宏大问题;而对具体的史学工作者,则是涉及个体的微观问题。“数字化转向”(digitalturn)将如何影响对历史的认知、描述与研究,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需要反思。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于2016年开设面向历史研究的“数字人文”课程——“数字工具与世界史研究”。文章从缘起、课程设置、成果展示等方面介绍“数字工具与世界史研究”课程情况;讨论该课程面临的挑战,包括缺乏技术背景专业的学生、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通用性与个性问题的落差、专业性与工具性的融合,以及基础设施的服务。“数字工具与世界史研究”课程设置对数字人文教学实践具有开创性意义,需要在回顾之后再度起航。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本科教学 历史研究 南京大学 


部分正文

在当下,数字人文理念愈来愈切入传统人文学科领域,追随与质疑同时上演。在最新的讨论中,批评的声音试图瓦解数字人文存在的意义,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说服力的成果极其有限,而各种回应文章则针锋相对地意图捍卫数字人文的价值[1]。拜技术条件所赐,国内学界几乎可以毫无时差地与国际数字人文的发展同步,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数字人文获得持续发展的根基:人才培养。一个新的学科需要得到认可,虽然没有马克斯·普朗克那样诅咒般的预言,但确实需要有持续的新鲜血液融入。在国内的数字人文圈,已经有学者对国外数字人文的数字人文中心进行了调查[2],但主要偏重研究环境的分析;也有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梳理[3],并对“数据科学”课程进行了调研[4];在实践层面,国内不少高校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涉及数字人文方法的培训或者工作坊①,但鲜有系统化的课程实践。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笔者在南京大学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的数字人文课程,系大陆高校的首次尝试②。笔者试图用一个完整的课程,让年轻的本科生了解数字人文的历史、理念和方法,为他们提供进入数字人文领域的机会,试图用实在的行动回应数字人文对传统历史研究的冲击。截至2018年初,该门课程已经开设两轮,选修课程学生共计49名。通过教学实践,数字人文的方法和理念得到了推广,笔者积累了一些人才培养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笔者将在此文对该次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述,希望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重新起航。

……

在中国知网查看:https://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recid=&FileName=TSGL201806011&DbName=CJFDLAST2018&DbCode=CJFQ&yx=Y&pr=&URLID=44.1306.G2.20180119.1657.004&bsm=QK0101;
本作品由中国知网负责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